挑衛生紙有學問 回收紙漿恐含雙酚A
衛生紙也有危險?毒物專家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提醒,衛生紙要選「100%原生紙漿」製造,不要「Mix」的紙漿,否則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禿頭與性功能喪失!
衛生紙是每天一定會接觸的東西,但確可能隱藏著不少「危險因子」,吳家誠表示,近來不少最新醫學性及環境荷爾蒙相關期刊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少攝護腺病患的檢體均檢驗出含有雙酚A,因此追蹤到日常用的衛生紙有極大的關連性。
吳家誠表示,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衛生紙並非100%的原生紙漿做成,許多仍有回收紙漿的成分,這些回收漿有的來自雜誌、報紙、信用卡簽單收據等回收紙。
他指出,大概80%以上回收紙漿,都會有雙酚A,bisphenol A,是一種毒性十分強大的環境荷爾蒙,也具有致癌效應,在很低的濃度下,便能產生健康上的影響,而且更令人擔心的是它很容易透過皮膚,就能夠進入人體的血流裡面,是一種經皮毒,一旦進到人體的血流,就會產生許多健康上的影響與病變。
這個毒性化學物質具有雌激素(estrogen) 效應,我們的身體為了要平衡這樣的雌激素效應,通常會把體內的雄性激素睪固酮(testosterone) ,透過生理化學反應轉換成為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因為其雄性激素強度是睪固酮的10倍以上,身體用這樣的機制來平衡雌激素上升的不良影響。
但是,更值得關切的是DHT本身有強烈的副作用,會引起男性攝護腺肥大、病變,造成頻尿與排尿困難,排尿不完全等現象;也會造成男性掉髮、禿頭,因為它會造成頭髮的毛囊萎縮。這樣的情況與機制進行到最後,更可能造成睪固酮無法後續足量的供應,將造成男性失去性慾、性功能,甚至性器官勃起障礙,成為「女性男」。
因為衛生紙常常會在人們如廁之後,用來擦拭血管很多的肛門部位,而肛門部位又與攝護腺相當接近,近來科學研究發現,在使用含有回收紙漿製成的衛生紙時,這個經皮毒環境荷爾蒙雙酚A,就更容易累積而傷害到攝護腺。
吳家誠建議,當購買如廁用衛生紙時,請仔細看明標示,了解衛生紙製作時所用的紙漿成分。因為,環境荷爾蒙雙酚A 一旦進到身體後,也會影響人的情緒、心血管系統的健康、也容易會造成體重失控增加,不可不小心謹慎。
https://tw.news.yahoo.com/%E6%8C%91%E8%A1%9B%E7%94%9F%E7%B4%99%E6%9C%89%E5%AD%B8%E5%95%8F-%E5%9B%9E%E6%94%B6%E7%B4%99%E6%BC%BF%E6%81%90%E5%90%AB%E9%9B%99%E9%85%9Aa-2-103513888.html
----------------
|
||||
|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人每天在用的衛生紙暗藏危機?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提醒民眾,衛生紙如果混合再生紙漿,八成以上含有毒性致癌物質「雙酚A」,長期使用會造成攝護腺肥大與性功能喪失。泌尿科醫師與毒物科醫師對此皆持保留態度,前者表示因致病機轉不明、證據力仍不足;後者指出經由皮膚的擦拭並無影響,除非雙酚A「吃下肚」,否則其對人體危害,遠不如民眾吃「加熱」的罐頭食品。
根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近兩年來統計,包括擦手紙、捲筒衛生紙等一次性家用紙類產品,台灣一年消耗量約三十三萬二千多噸。全國民眾在不經意之間,隨手抓起、丟棄的每一抽,牽涉的其實是全球「林業」和「水資源」消長。
台灣主婦聯盟的生活消費合作社,曾支持業者開發不漂白再生衛生紙,也一度喊出「愛護森林,就從擦屁股做起」口號,強調如果所有家庭能夠改用「再生衛生紙」,不但能減少樹木的砍伐,也可減少環境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使用再生衛生紙,降低環境汙染與破壞的同時,更期待「核電歸零」,全民朝向「非核家園」夢想努力。
逾八成回收紙漿 都有雙酚A
然而,毒物專家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日前提醒民眾,衛生紙要選「百分之百原生紙漿」製造,不要「 Mix 」的再生紙漿,否則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禿頭與性功能喪失。此舉也讓平日樂於響應「環保」的民眾,開始擔心力行綠色生活,難道非得犧牲「健康」?
吳家誠表示,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衛生紙並非百分之百的原生紙漿做成,許多仍有回收紙漿的成分,這些回收漿有的來自雜誌、報紙、信用卡簽單、感熱紙收據等回收紙。他指出,約八成以上回收紙漿,都會有雙酚A,bisphenol A。雙酚A不但會造成男性掉髮、禿頭,還會產生頻尿與排尿困難,甚至引發男性攝護腺肥大與罹患攝護腺癌。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曹智惟說,雙酚A的確是一種會破壞人體DNA的環境賀爾蒙,國內衛福部食藥署公告指出,雙酚A可能會影響睪固酮或雌激素分泌,國外有研究報告指出,男性和女性若是雌激素過高,男性會因精液中精子含量降低,產生性功能障礙,造成不孕;女性則會大幅提高罹患乳癌風險。不過由於致病機轉還不清楚,證據力顯然不夠充分。
不要「吃下肚」 無須過度擔心
林口長庚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雙酚A為害最大的為孕婦與三歲以下幼兒。回收紙漿做的衛生紙,通常拿來擦拭,就算有,由於雙酚A於人體內半衰期只有六小時,毒素不易在人體內累積。雙酚A要「吃下肚」才會危害健康,只要少拿廚房紙巾包裹食物、不將再生紙當「炸物吸油紙」,就無須過度擔心。
反倒是,罐頭食品內襯的「環氧樹酯」,在遇到酸性、鹼性、高溫下會微量釋放雙酚A毒性,長期食用危害健康。顏宗海提醒民眾,應少吃罐頭加工食品,尤其「熱罐頭」最危險,他對目前便利超商設置「罐裝飲料加熱櫃」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他建議,就算要吃熱的罐頭食品,也最好先將內容物倒出,避免直接加熱、釋放鋁罐內襯的有毒物質。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7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