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www.lslp.mohw.gov.tw/web/news/news_in.jsp?np_no=NP1538624506241&lang=tw

中醫調理網球肘,也有適合的茶飲、藥膳。徐蔚泓中醫師表示,中醫學在疾病康復過程中應用食物來進行「食療」或「食養」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並方》是漢代以前的醫學專著,其中收載不少用於康復方面的食養和食療方,如第一個治療「諸傷」的方劑,就是由肉桂、生薑、花椒和酒等組成。古代醫家所研製的包括康復在內的保健醫療食品數以千計,其中如湯、茶、酒、粥、羹及菜餚等已廣泛流傳於民間,與中國傳統膳食融為一體,為中國飲食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1)茶飲─宮方續斷飲:

•藥方:伸筋草9克、骨碎補9克、杜仲6克、羌活9克、甘草12克(研碎後以濾布包),再加入枸杞子9克與紅棗2枚。(月經可吃-自己查的, 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杜仲時最好挑選不要太黑已被過度炒成黑炭的,效果比較好

 

à吃了對神門穴有效、手掌不麻

 

•方法一:以600 cc沸水沖泡,靜置10分鐘。

•方法二:用冷水1200 cc浸泡後煎煮至500 cc,即可代替茶水飲用。

(2)外用浸泡方:

•藥方:雞血藤15克、伸筋草15克、桂枝12克、艾葉12克與紅花5克。

 

將伸筋草搗碎之後外敷會引起局部皮膚疼痛,如果時間更久一些,甚至還會導致外敷關節處紅腫、水皰、劇痛

•方法:以2000cc冷水浸泡15~20分鐘後,以火煎煮沸騰後轉小火,再煎煮約5分鐘,放置約35~39度時,即可浸泡患處,每次浸泡30~40分鐘,每日1~3次。

(3)藥膳食補─鼎足抜千金:

•藥方:杜仲9克、牛縢9克(牛膝有懷牛膝和川牛膝之分,兩者功效基本相同,但懷牛脈偏於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偏於活血祛瘀)(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刺五加12克(含雌激素)、當歸6克、黃精15克、續斷9克、黃芪10克(黃耆)、甘草6克(布包備用),加上紅棗3枚。

•食材:雞腳4支、豬前蹄半支、花生(連衣)20克、薑2片與蔥1支,先將雞腳與豬蹄以沸水燙過,去蹄及甲備用。

•方法:將藥包以1000 cc溫水煎煮至300 cc後過濾備用。將食材、紅棗、薑與藥液入鍋內,加清水1500 cc,大火煮沸後改文火慢煲2~3小時,待食材軟爛後,即可加入少許食鹽調味。

 

à吃了對神門穴痛、手掌不麻,有些微效果

 

刺五加對多數成年人來說,短期經由口服是非常安全的但曾被報導的可能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包括:易怒、心律變化、頭痛、焦慮、肌肉痙攣、失眠、嘔吐、腹瀉、發燒、腸胃不適、蕁麻疹、噁心、嗜睡等,且劑量過高可能提升血壓

 

安全注意事項(16點使用禁忌)

1. 曾對刺五加或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過敏者勿用,可能誘發過敏反應

2. 凝血功能不良、服用抗凝血藥物及手術前兩周者勿使用(因刺五加具有抗凝血效果,可能導致瘀傷或出血),相關藥物名有:Aspirin(阿斯匹靈)、clopidogrel(氯吡格雷)、diclofenac(雙氯芬酸)、ibuprofen(布洛芬)、naproxen(萘普生)、dalteparin(達肝素鈉)、enoxaparin(依諾肝素
)、heparin(肝素)、warfarin(華法林)

3. 勿與可能影響凝血功能的草本保健成分併用,常見有紅麴、銀杏葉、大蒜和鋸棕櫚

4.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勿使用(相關安全性未知)

5. 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乾燥症、克隆氏病等)患者慎用,因為刺五加(西伯利亞人參)可能有增強免疫的作用。

6. 勿與鎮靜劑、抗抑鬱藥、巴比妥類藥物、皮質類固醇、麻醉劑、免疫抑制劑、毛地黃(Digoxin)、糖尿病藥物、鋰(Lithium)等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干擾藥物作用,引發不良反應)

7. 患有躁狂或精神分裂症症狀請謹慎使用(可能使症狀惡化)

8. 患有對雌激素敏感疾病者請小心,如子宮癌、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刺五加部分成分可能有類雌激素效果,可能使症狀惡化)

9. 劑量過高可能導致心律及血壓異常,因此心臟疾病(如:動脈硬化、風濕性心臟病或曾有心臟病發作史)患者請小心或於醫生監督下使用

10. 糖尿病患者或服用降血糖藥物請小心使用,因可能影響血糖控制,請定期監測血糖,相關藥物名有:glimepiride(格列美脲)、glyburide(優降糖)、insulin(胰島素)、pioglitazone(吡格列酮)、rosiglitazone(羅格列酮)、chlorpropamide(氯磺丙脲)、glipizide(格列吡嗪)、tolbutamide(甲糖寧)。

11. 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值異常(過高或過低)的對象勿用,可能造成症狀惡化

12. 勿與含酒精的飲料合併使用,可能導致酒精引發的嗜睡現象加重

13. 勿與心房顫動及心臟衰竭治療藥物Digoxin(地高辛)合併使用,可能影響藥物效力

14. 勿與精神科治療用藥,如:clonazepam(氯硝西泮)、lorazepam(氯羥去甲安定)、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zolpidem(佐沛眠)、Lithium(鋰鹽)或SSRI(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合併使用,可能影響藥物效力

15. 勿與需經肝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代謝的藥物併用,可能影響藥物效力或增加藥物副作用,相關藥物名有以下:

clozapine(氯氮平)、cyclobenzaprine(環苯紮林)、fluvoxamine(三氟戊肟胺)、haloperidol(氟呱啶醇)、imipramine(丙咪嗪)、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clozapine(氯氮平)、codeine(可待因)、desipramine(去鬱敏)、donepezil(多奈呱齊)

fentanyl(芬太尼)、flecainide(氟卡尼)、fluoxetine(氟西汀)、meperidine(呱替啶)、methadone(美沙酮)、metoprolol(美托洛爾)、olanzapine(奧氮平)、ondansetron(昂丹司瓊)、tramadol(曲馬朵)、trazodone(曲唑酮)

lovastatin(洛伐他汀)、ketoconazole(酮康唑)、itraconazole(依曲康唑
)、fexofenadine(非索非那定)、triazolam(三唑侖)、mexiletine(美西律)、olanzapine(奧氮平)、pentazocine(鎮痛新)、propranolol(心得安)、tacrine(他克林)

theophylline(茶鹼)、zileuton(齊留通)、zolmitriptan(佐米曲坦)、amitriptyline(阿米替林)、diazepam(安定)、celecoxib(塞來昔布)、irbesartan(厄貝沙坦)、losartan(洛沙坦)、phenytoin(苯妥英)、piroxicam(吡羅昔康)、tamoxifen(三苯氧胺)、tolbutamide(甲糖寧)、torsemide(托拉塞米)

16. 勿與放射治療結合使用,因為西伯利亞人參可能具有光致敏效應

 

https://www.lslp.mohw.gov.tw/web/news/news_in.jsp?np_no=NP1538624506241&lang=tw

https://formulawave.com/siberian-ginseng-benefits-side-effects/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07/07/11682556_949889367.shtml

 

關於肩周炎的中藥治療驗方

2020-12-07

一周治好肩周炎的神奇妙方

材料:當歸15克、三七10克(打碎成粉)、雞蛋兩個、紅糖一兩。

用法:先把當歸切成小片,用砂鍋熬水,熬15分鐘左右,出一碗藥水即可。然後,把三七粉、兩個雞蛋液、紅糖拌均勻,再倒入滾開的當歸水中,泡制五六分鐘。水涼了以後,連水帶渣全部吃完。

按此方法,每天吃一次,早飯後半小時服用。連續吃一個星期,肩周炎就可以治癒。

——摘自三高頸腰椎康復師的新浪博客

 

一劑見效的肩周炎良方

   話說十多年前的某天早上,診所剛開門,就進來一病人。問他何病?答道:“胳膊不能動了!”檢查體征時,讓他試著抬手摸自已的頭頂與後背,哪知道他的肩腋處連一動也不能動,想試著幫他移動一點點距離,即連聲喊痛。

原來,患者自已經營餐館,就住在店中。時值夏季,暑熱難耐,晚上睡覺時,用給熱乾麵散熱的大風扇對著人吹,早上醒時,感到肩痛,發現胳膊不能動了。患者平素健康,突發此症,類似肩周炎但又存在差別,於是,按中醫的痹痛證治療。

    因無確切把握,就只開了一劑煎藥:

    黃芪40  白術15  茯苓15  當歸15

    川芎10  玄胡10  薑黃10  桂枝15

    羌活10  白芷10  細辛5   甘草10

《相關博文:關於肩周炎的保健方法

   患者持藥而去。第二天,患者沒來複診。第三天早上,我過早路過一家餐館時,看見患者正在揉面,於是問了句:“胳膊好了?”患者見我,忙不迭的道謝,說沒想到一劑藥就治好了他的病,現在胳膊早就活動自如了。

   此後,遇到許多例肩周炎、網球肘患者,皆以此方加減治癒

特別提示:高血壓患者勿用此方。——摘自杏林簫客的新浪博客

 

當歸四逆湯治肩周炎

朱某,女,52歲,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動受限1月余”於2009411日來診。患者素體弱,形寒怕熱,1月前因受涼後出現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間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動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風刺骨感,痛甚時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協助穿衣梳頭。

查體:右肩部未見明顯腫脹,右肩關節壓痛點廣泛,右肩活動度:上舉110度,外展80度,後伸15度,內收20度,右手後背觸及骶尾椎。脈細澀,舌質淡,苔薄白微膩。

CR片:右肩部骨質未見明顯異常。

中醫診斷:肩痹(氣血不足,寒客經脈,筋脈痹阻)

西醫診斷:右肩關節周圍炎。郭劍華予當歸四逆東加減,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處方:當歸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細辛5,甘草6克,大棗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10劑。

服法: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囑患者早晚堅持做肩關節功能鍛煉操10-15分鐘。

患者藥後右肩關節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劑,臨床諸症消失,肩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肩關節周圍炎,是由於肩周的肌肉、肌腱、韌帶、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導致關節內外粘連,阻礙肩關節活動所致,又稱為粘連性肩關節炎。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經絡陽氣逐漸不足,氣血日趨衰少又複感風寒濕邪,致肩部經脈不通,氣血凝滯,筋肉攣縮而為“肩痹症”。《黃帝內經》雲:“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卷,縮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治當“寒則溫之”。郭劍華根據此患者的病因、病機,採用當歸四逆東加減治療,意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症狀減輕後守前方加川芎以增強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力。

推薦博文:民間驗方集合(不斷更新中)

 

當歸四逆湯是仲景為傷寒厥陰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所設之方。病機為血虛寒甚,氣血運行不暢。郭劍華認為凡屬氣血虧虛、寒客經脈為患的疾病,只要把握病機,用本方隨症加減,異病同治,均可收到較佳療效。他還強調,在內服中藥煎劑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患肩關節的主動功能鍛煉,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可促使肩關節功能儘快恢復。——摘自濟世齋的微信公眾號

 

湖南省名中醫劉定安治肩周炎妙方

肩關節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的筋腱發生損傷性、退行性病變,引起肩部周圍組織粘連、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制,故稱“肩周炎”、“凍結肩”。此病好發於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稱“五十肩”。防風根湯治該病有良效。

處方組成:防風根10克,白術10克,薑黃7克,生黃芪20克,嫩桑枝10克,當歸10克。

流覽更多博文請點擊:blog.sina.com.cn/wneldbk100

方中防風根、桑枝善祛風邪而舒筋絡;黃芪、白術補氣散濕;當歸、薑黃以活血通絡,諸藥合用,使風邪盡去,經絡始通,則痹痛自止。在治療中,如病程較久、肩關節活動障礙可加入浙貝母10克、白芥子3克、陳皮5克以化痰利氣、散結通絡。

服法:本方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口服。

病例介紹:患者陳某,57歲,右肩部疼痛三月餘,夜間為甚,肩關節活動受限,不能自如梳頭、穿衣,自行服用止痛片及按摩未好轉,經檢查診斷為“右肩關節周圍炎”,予以防風根東加浙貝母、白芥子、陳皮煎服,結合功能鍛練,服藥7劑而治癒。

長沙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湖南省名中醫)劉定安獻方——摘自東方名醫名方工作室的新浪博客

 

中醫治療肩周炎經驗方

   肩周炎在農村很多見,多數患者開始因重體力勞動引起肩關節疼自己帖帖膏藥吃點止痛片不注意休息堅持工作反復發作遷延至慢性,多數以素有肩關節疼痛近曰因勞動加重而就診,嚴重者整個上肢酸麻脹痛夜間不能入睡開始我也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常給患者開點消炎鎮痛藥,嚴重的用點激素一吃則好停藥則疼,我也曾高價買過秘方結果也是上當受騙,近年來在治療過程中積累了一點經驗擬得一方,用之多驗常見奇效。今寫出此方供大家參考驗證:

   處方一:附子10--15g,桑枝15g,薑黃10g、黃芪30g、當歸10g、山萸肉20g、桂枝10g、羌活10g、防風15g、乳香10g、沒藥10g、白芍15g、蒼術10g、白術15g、葛根30g、甘草10g

   肩周炎,是常見病,有五十肩之說,歸類風濕性關節炎。有的相當難治。西醫看用過消炎,激素藥,看來懂西醫。然膏藥、秘方也曾試過,可見下功夫不小,非都你一人如此,醫者大多都重視。

   方解:可觀看此方不脫傷寒之法,熟讀胡希恕者桂枝甘草附子蒼術理應先入為主,牽涉肩背葛根未尚不考慮。黃芪白術桂枝人參也會考慮,但不如前幾味入腦海之快,當歸芍藥山萸肉也會考慮。防風桑枝羌活乳香沒藥涉獵瘟病時方才會考慮,薑黃約同人參。此方不冠以秘方,而用經驗是對的。防風桑枝羌活乳香沒藥薑黃,這些藥物,傷寒論裡很少出現和論述,可是我們學傷寒學經方,學辨方證,就是不能主動將這些有效的藥物主動納入經方體系,實為遺憾。其實山萸肉在傷寒論中也就是腎氣丸(八味腎氣丸,崔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和後世的六味地黃丸中有,因為方劑出名,山萸肉我們也熟悉了。沒有人提出經方要善於吸納時方,這是我們這裡教授傷寒的一點遺憾。——摘自中醫可愛的理想的新浪博客

 

治肩周炎的經驗方

   首先說一下此方來源於河南洛陽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郭宗正老師的方,本人曾跟隨過郭老現我把他治肩周炎的方獻出:

蒸首烏30克、枸杞20克、當歸20克、黨參20克、柏子仁15克、棗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雞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每天一劑。

  

本方適用於:肩關節活動受限,夜間疼痛加重或跌打損傷或每遇天氣變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

本人在治療上述症狀引起的肩周痛,具不完全統計56例其中女性40年齡在40-60歲之間其中獲顯效者45例有效者11例,曾在開此處方給一肩周疼痛患者服3劑效佳,該患者便珍藏此方每遇此類病人便給予此方,治好了好幾個病人.

  方解:肩周炎常見為氣血虛弱,外受風寒,內經雲: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複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方中蒸首烏當歸枸杞 養血以柔肝, 黨參 柏子仁 棗仁 茯苓 益氣安神, 桑枝 雞血藤 路路通 白蒺黎活絡以除風,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2、頑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

組成:白芍250克、大條蜈蚣10條、全蟲20克、薑黃15克、黃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細末。

服法: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後溫服,二付藥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可愈!

伸筋丹的組成有:地龍(炒)500克,馬錢子(制),紅花各350克,漢防已,乳香(醋炒),沒藥(醋炒),骨碎補(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體制法為:馬錢子用砂燙至外表呈棕黃色並鼓起祛毛屑,骨碎補用砂燙祛毛。將上述藥物粉碎成末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0.15克,用時,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為1個療程,停藥5日,再服15日。

藥效:該藥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藥理分析結果表明其鎮痛作用不屬於中樞性鎮痛,而是通過局部的消炎,消腫以達到消除疼痛症狀的目地。此外,該方對其它骨傷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較好療效。

 

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治療肩周炎

藥方組成: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薑3片,大棗4枚,細辛3克,制川烏,制草烏各5克,止痙散粉1.5克。用時,除止痙散粉隨飲片煎湯送服外,其餘諸藥加水煎,分2次服。

 

補心通絡法治療肩周炎

肩周炎為中老年多發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我用補心通絡法治療,效果很好,同行可仿用。

方藥組成:炙黃芪25克,酒當歸15克,炒白芍18克,桑寄生15克,海風藤10克,海桐皮10克,生曬參10克,桂枝10克,酸棗仁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10克,熟地黃15克。隨證加減。

服法:水煎服。十天為一療程。一至兩周,一般服藥三至五天可取效。

 

肩周炎名方——吳薏鹽散

方藥: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紫蘇子各30克。

製作及用法:先將30克食鹽放在鐵鍋裡炒黃,再加入上藥拌炒,將藥炒至微變色為度,然後倒在一塊布上,包纏好後熱熨患肩。一邊熨,一邊作肩關節上舉、後伸、內收、外展、內旋等活動,直至熨藥溫度降低為止。3小時複炒以上藥物,再熨燙1次,每天3次,同法連續治療兩天,第3天將以上藥物水煎熏洗患肩2次。

功效:散寒祛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屬風寒濕、淤滯型,肩部竄痛,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沉重感,或肩部腫脹,疼痛拒按,以夜間為甚,舌質暗或有淤斑。

 

推薦肩周炎秘方

組成:冬桑枝、海桐皮、芍藥、炒米仁、潞黨參各15克,地鱉蟲、薑黃、當歸、羌活各10克,桂枝5克,細辛3克,生甘草6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水淹沒藥物3釐米許浸泡15分鐘,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煎20分鐘,取汁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若服藥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連服一個月。

功效:通絡除痹祛風化濕。

 

藥酒治療肩周炎有妙方

看到許多人患了肩周炎很痛苦,我貼個治療此病的好方子,請各位同仁試用以下,請不要擅自更改本方的分量,也不要加減,以前我用過加減方,反而藥效更差,

藥方如下:川烏10g、草烏10g、烏梅10g、木瓜10g、紅花10g、紫草10g

六味藥加酒二斤,浸泡一周後服用,每日兩次,分別是早晨空心服下,晚臨睡覺服下,每次最多三盅,如果頭暈可以少飲。

我每年用此方治癒不少患者,希望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肩周炎泡酒方

烏梅20 克、天麻20克、牛膝20 克、桂枝20克、甘草20克。

上藥為一劑方,泡酒2斤。夏15天,冬20天后可飲用。視病情輕重,每次2050mml,每日3次。

  此方是本人十幾年自創經驗方,效果相當好用,大家不防試一試。可以不辨證治療。

 

姜蔥泥治療肩周炎

用老生薑,蔥頭各250--400克,搗爛如泥,用文火炒熱後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熱(以能忍受為度)敷在疼痛處,再用毛巾或布條包緊。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熱繼續敷。一劑藥可用3--4個晚上。1--2個療程即可見效。

   注意:在外用此方的同時,應積極配合肩部的功能鍛煉,適當加強肩部的按摩和活動。這樣結合治療,能加強溫陽散寒。疏通經絡,分解粘連。活血止痛的功效,最終達到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功能,治癒肩周炎的目的。

 

治肩周炎的妙方

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羌活12克、薑黃10克、洛石藤25克、絲瓜絡25克、鹿銜草25克、甘草6克、桑枝30克。三劑見效,十劑根除。

 

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

讀各家醫案,治療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論治,效果極為緩慢,我也曾試過多種方法,皆不盡人意。偶翻<<醫學心悟>><</span>肩背臂膊痛>一章,雲: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儘然者。於是,重新翻開<<方劑學>>,找到茯苓丸一節,才恍然大悟,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複轉移,或兩手疲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證。”

   於是,拿來試用,為加強療效,本人加用理中湯以溫化痰濕,加薑黃引諸藥達肩部,效如桴鼓,共治療五例,皆不過五劑。

   例:徐莫,女,70。左肩周炎、肩部明顯萎縮、平舉不超過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濁、脈滑、病程半年有餘,中西藥,膏藥都試過,沒有明顯效果.

   處方:茯苓12克、炒枳殼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黨參15克、白術25克、乾薑10克、炙甘草6克、薑黃10克。五劑。

   只服用四劑,肩關節就恢復了正常.(出現過腹瀉)

 

中藥外敷治療肩周炎

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腰痛、膝關節痛、跟骨骨刺等慢性勞損性疼痛,屬於寒症瘀證者。

   外用:當歸12g、川芎15g、赤芍12g、桃仁12g、紅花12g、土鼈12g、莪術15g、三菱15g、乳香10g、沒藥10g、桂枝30g、獨活15g、羌活15g、生川烏30g、生草烏30g、大黃15g、五加皮15g、白芷15g、細辛12g、郁金12g、延胡15g、生半夏15g、樟腦12g,共研粗粉,每包120克,加麵粉30克(做黏合劑,以免藥粉鬆散),裝入10*16cm的布袋縫好,60度高粱酒浸透,再套入塑膠袋中,微波11.5分鐘,取出乘熱先拍打患處,待熱度能耐受時敷於患處40分鐘。每日一次。每包可用7天。 

 

肩周炎外用止痛藥(用於風寒痹症)

適用範圍:可用於風寒痹症引起的疼痛、寒涼、關節拘攣等症。

藥物組成:伸筋草50g、透骨草50g、川烏(生)30g、草烏(生)30g、馬前子(生)30g、細辛30g、桑寄生10g

用法:把馬前子去皮,放入5升水煎,煎後用毛巾蘸藥汁,外敷於患處。一副藥可用10天,用前加熱

注意:此藥為外用藥,禁內服

 

神方——神法

組方:制川烏30g、草烏30g、肉桂30g、乾薑30g、樟腦30g、赤芍20g、南星20g、白芷20g、甘松20g、吳茱萸10g、威靈仙50g、細辛30g、川芎15g、玄參15g

以上藥打粉,高度醋調至糊狀,用傷濕止痛膏固定。貼敷於肩峰部位,不超過24小時,有時皮膚敏感的人會有過敏現象,可囑其在略癢時即行揭掉。一般一貼即見明顯效果,每天一貼7天一療程,肩周炎常在1-2個療程中被治癒。

另外肌肉勞損、關節冷痛、扭傷24小時後此方均適用。建議在皮膚上先抹些豬油(或凡士林)再敷藥,可減少過敏現象。或先在皮膚上抹上香油即可。此方是我多年實踐經驗所得,效果堪稱神奇。

還是這個藥方,打粉後把這350克的藥粉全都和約3公斤的粗鹽(品質要好的,時間長了不會融化的那種)均勻攪拌,用粗帆布一大塊將鹽和藥包起來捆紮的不要太緊弄成一個大藥包,鬆鬆垮垮的就行!然後放在微波爐裡轉20分鐘,注意此時若紮的過緊容易著火或帆布被燙壞。

轉完後就可拿出來用了,至於用它幹什麼我想不用我教大家了吧,哈哈可以推滾揉焐,隨你啦!此熱度約可保存一個多小時而不衰,我用它治療某些疾病真是得心應手呀,好東西不敢獨吞,拿來給大家用用。——摘自海底叢林的360空間

 

治骨質增生、肩周炎、頸椎炎、坐骨神經痛良方

鮮百花臭草(別名魚花草)一撮搗爛,需用多少視患處。每日敷一次,每次一小時,疼痛立止。連敷七日,永不復發。此方乃無數人驗證,用一個好一個,療效顯著。——摘自旺達的新浪博客

治療肩周炎的特效藥,治了上千例,無一不好。

治療肩周炎其實很簡單,在患處貼一張發熱膏藥,再在頸椎345再貼一張發熱膏藥。二天就好。我治了上千例了。不過我的發熱膏藥是自己做的。

發熱膏藥的制法:松節油、紅花油、白酒各等份調老顴草粉,調成糊狀,敷患處,外用像皮膠或止痛膏藥固定。24小時後去藥。

老鸛草的民間傳說

      老鸛草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來歷。相傳在隋唐時期,中國著名的醫藥學家孫思邈雲遊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並在洞中煉丹和炮製多種治疑難病的妙藥以解除病人的疾苦。

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大多都患風濕病,而孫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無策,孫思邈陷於一片苦思之中。

一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藥,忽然發現有一隻灰色的老鸛鳥在陡峭的山崖上,不停的啄食一種無名小草,隨後拖著沉重的軀體緩慢的飛回密林的鸛鳥窩中。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去啄食此草,奇怪的是這次老鸛比上次飛的雄健而有力了。於是,孫思邈對徒兒說:老鸛鳥長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邪氣,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食用該草後此鳥疾飛更有力,表示該草對動物有一定益處。隨即命徒兒采回很多這種無名小草,煎熬成濃汁,讓前來應診的風濕病患者服用,並帶些藥草回去自己熬湯服用。幾天之後,奇跡發生了,原來雙腿及關節紅腫的症狀均已腫消痛止,並且可下地而行走了。喜訊驚動了各地山民,人們奔相走告,慕名前往治病的絡繹不絕。有許多經過治療痊癒的風濕病人,請孫思邈給此藥草起一個名字,孫思邈略思片刻稱道:此藥草是老鸛鳥認識發現的,應歸功於老鸛鳥,故取名為“老鸛草”吧!

由於中藥老鸛草對風濕病確有顯著的療效,民間慣用的老鸛膏和老鸛草外用膏藥治療風濕痹證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五子散治肩周炎有奇效

編輯/竇大維

在內科工作的老謝今年51歲,是我多年的同事、好友和鄰居。多年來,每天晚上下班時,老謝都來我的診室找我一起回家。可最近一段時間,老謝卻不見了蹤影。經詢問後我才知道,原來老謝由於長期伏案書寫病例,加上不注意鍛煉,得了肩周炎,每天下班後都去理療科進行按摩治療。一個月後的一天,老謝突然來診室找我。他說,他進行按摩治療已有一個多月,可他的肩周炎非但不見好轉,反而有些加重。現在他的右臂已經無法抬起,連開門都費勁。他問我有沒有治療肩周炎的良方。我為老謝做了簡單的檢查後發現,他的肩周炎非常嚴重,經過考慮,我讓他使用五子散進行治療。老謝按我的囑咐使用五子散治療了40餘天,病情就痊癒了。

肩周炎又叫五十肩,是指發生在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中的慢性無菌性炎症。此病多是由於患者長期保持不良的姿勢或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的,患者多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肩周炎發病的早期,患者可自覺肩部疼痛難忍,尤以夜間為甚。此類患者若未能進行有效的治療或治療的方法不當,其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可逐漸縮小,連吃飯、穿衣、洗臉、梳頭等簡單的動作都很難完成。病情嚴重者還可合並肩關節囊撕裂、肩關節粘連和肩部肌肉萎縮等病症,導致整個肩關節都不能活動,造成其生活不能自理。

目前,西醫尚無治療肩周炎的特效方法,大多使用按摩、理療等手段進行治療,但效果均不理想。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使用中藥名方五子散治療肩周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子散出自清代名醫徐靈胎所著的《蘭台軌範》。此方由紫蘇子、白芥子、菟絲子、萊菔子、漆辣子(即吳茱萸)5種種子類中藥組成,因此叫做五子散。徐靈胎認為,肩周炎是由於風寒濕邪侵入人的肩關節,使肩關節氣血凝滯不通、經絡痹阻所導致的。治療此病應採用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原則。

五子散中的紫蘇子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白芥子具有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菟絲子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萊菔子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漆辣子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將上述5種藥物合用,恰好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治療肩周炎。

用五子散治療肩周炎的方法是:取紫蘇子、白芥子、菟絲子、萊菔子、漆辣子各100克。將上述藥物裝入布袋中,將布袋口縫好。將此藥袋放入微波爐中加熱3分鐘(加熱時需在微波爐中放一杯清水,以防止藥物被烤焦。每個藥袋可反復加熱20次。),然後趁熱用此藥袋熱敷患肩,直至藥袋變涼。可每天熱敷2-4次。需要注意的是,肩周炎患者在使用五子散熱敷患肩後,應立即活動患肩,以促進患肩關節對藥物的吸收。活動患肩時的強度應以患肩感到微微疼痛為宜,每次應至少活動30分鐘。

中藥方劑蠲痹東加味治療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食療方肩關節周圍炎多發生在5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稱“五十肩”。本病以肩、臂部疼痛為臨床特點,初時肩周微痛,常不注意,以後疼痛加重,肩關節外展、外旋功能受限。檢查肩前、後、外側均可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被動繼續外展時,肩部隨之高聳,嚴重者肩臂肌肉萎縮,尤以三角肌為明顯,疼痛較重,夜間尤甚,外展及內施、外旋均有嚴重限制。病程一般在1年以內,較長者可達1年。

   辨證:筋骨勞損,營衛俱虛,氣血瘀滯,經脈受阻。

   治法:調營衛,行氣血,舒筋絡,止疼痛。

   方名:蠲痹東加味。

  組成:炙黃芪15克,當歸15克,薑黃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風10克,甘草3克,生薑10克,大棗3枚,川芎1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雞血藤15克,沒藥10克,續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急性期臨床表現:肩及臂疼痛,手不能上舉,肩關節外展、外旋受限。肩前、後、外側有壓痛,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弱。

  慢性期臨床表現:肩及臂疼痛、日久不愈、夜間尤甚,手足麻木、頭暈目眩、臂不能上舉、也不能外展,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

 

防治肩周炎七方法

  1、兩手抱頭法: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周而復始。

  2、單手壓肩法:以右肩為例。兩足似弓步,右腳在前,離桌尺餘;左腳在後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體向下向後擺動。

  3、擴胸分肩法: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放於胸前,兩肘與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擴開胸懷,分開雙肩、吸氣;回復時呼氣。

  4、頭壓手掌法: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雙腿,手掌放在頭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頭緊緊壓住手掌中心(哪邊痛就壓哪邊的手掌),每次20分鐘。開始幾天,手臂不能彎度過大,手掌也很難伸到位,可先採用側睡頭壓手掌的辦法。

  5、捏拿手臂法: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從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復捏拿510遍,換手。

  6、旋摩肩周法: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7、按揉穴位法: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鐘,換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鐘,換手。按揉合穀,取坐位,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穀穴12分鐘再換手。——出處:邱峰方。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30/11/14593379_531639150.shtml

 

治療肩周炎的6張秘方一般人無緣得見

2016-01-30

 

1.肩凝湯

組成:羌活6g,薑黃6g,當歸12g,白芍9g,黃芪12g,防風6g,延胡索9g,桑枝20g,桂枝20g,炙甘草3g,生薑5片。

方解:肩凝症又稱“肩關節周圍炎”“凍結肩”“五十肩”。因外傷勞損、風寒濕邪侵襲肩部,而引起肩關節周圍筋肉損傷變性,以肩部疼痛與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病證,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治療原則是祛風散寒,益氣活血,柔肝止痛。本方是在《百一選方》蠲痹湯的基礎上,將赤芍改為白芍,加延胡索、桑枝、桂枝而成。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為君;薑黃、當歸、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為臣;佐以白芍柔肝止痛,羌活、防風、桑枝祛風通絡,桂枝、生薑散寒溫經;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使藥。

主治: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

服法:水煎服,11劑。

 

 

2.黃芪當歸附子薏苡仁湯

 

組成:黃芪30g,當歸10g,制附片6g,薏苡仁15g,雞血藤15g,白芍10g,川芎10g,乾薑6g,桂枝10g,威靈仙10g,仙鶴草15g,甘草5g

方解:本方由《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化裁而來。方中黃芪益氣升陽固表,為君;當歸、附子、薏苡仁補氣血、溫經絡、祛寒濕、止痹痛,為臣;佐以川芎、白芍、雞血藤助當歸養血通絡,乾薑溫裡散寒,桂枝、威靈仙溫經祛寒除痹,仙鶴草又稱“脫力草”,與補氣血之藥合用,可調補氣血,亦有除風濕之用;甘草調和諸藥,為使。本方標本兼顧,故能藥到病除。

主治:頸肩臂痛證,屬寒濕兼氣血虛者。

用法:11劑,水煎,分2次服用,半個月為1個療程。

 

3.肩周炎方

 

組成:威靈仙12g,羌活10g,桑枝8g,薑黃10g,當歸10g,雞血藤15g,白芥子10g,防風8g,黃芪15g,伸筋草10g蜈蚣2,甘草3g

方解:威靈仙辛散走竄,性溫通利,通行十二經,功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為君。薑黃辛苦而溫,能外散風寒,內行氣血,行於肢臂而通血脈,為臣。佐以羌活、桑枝、蜈蚣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止痛;當歸、雞血藤、黃芪益氣養血、活絡止痛;防風善走全身以祛風勝寒,解痙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全方共奏祛風濕、通經絡、止痙痛之功效。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服法:水煎服,11劑。

 

4.溫通解凝湯

 

組成:制川烏12g,桂枝9g,當歸12g,生地黃15g,炒白芍12g,薑黃9g,延胡索9g,丹參9g,羌活12g,獨活12g,香附9g,秦艽12g,忍冬藤12g,甘草3g

方解:方用制川烏溫經散寒,祛風濕,治痹證尤宜,為君藥。桂枝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丹參活血化瘀,延胡索為血中氣藥,尤善治一身上下內外各種疼痛,三者為臣藥。佐以香附行氣通滯,又為氣中血藥,合延胡索,其通滯止痛之力尤著;當歸、生地黃、白芍補血活血;薑黃和血行氣,調和一身之血氣,合桂枝橫通肢節,引諸藥直達病所;秦艽、羌活、獨活、忍冬藤祛風除濕。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共奏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祛風解凝之功。

主治: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祛風解凝。適用于肩周炎、頸背肌筋膜炎等肌經絡痹證。

用法:水煎服,11劑,日服2次。

 

5.舒筋解凝湯

 

組成:當歸60g,白芍60g,柴胡15g,陳皮6g,羌活9g,秦艽9g,白芥子9g,半夏9g,附子3g

方解:原方出自《傅青主男科》,無方名。白芍、當歸活血養血而祛風,為君,以平肝木扶脾土;羌活、柴胡、秦艽直走手經,為祛風之聖藥,為臣;而佐以附子溫通行氣,達邪外出,伍半夏、陳皮、白芥子除濕化痰,痰去而風邪解,相得益彰,其痛如失也。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黃酒服之,一醉而愈。

 

6.上肢宣痹洗劑

 

組成:黃芪30g,桂枝20g,劉寄奴12g,當歸10g,紅花10g,羌活10g,雞血藤20g,威靈仙10g,防風12g,千年健15g

方解:年老筋松,風寒濕邪氣痹阻手三陽經脈,營血壅滯,氣機不暢,發為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治宜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方中黃芪、劉寄奴、當歸、紅花益氣活血,血活則氣行,瘀化則筋舒;雞血藤、威靈仙、防風、千年健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桂枝、羌活入肺、胃、心經,藥性主升,為除痹痛引經之要藥。因而適用于上肢痹阻諸症。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脫位中期,肩關節周圍炎等關節攣縮酸楚者。

用法:水煎熏洗,每劑加黃酒或陳醋二兩,每21劑,每日熏洗2次,熏湯可重複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喵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